成都枇杷苗的培育方法
很多人都聽說過這樣一句話:“櫻桃好吃樹難栽”,其實在我家鄉莆田,有著枇杷之鄉的常太鎮,枇杷也有這種說法,“枇杷好吃樹難栽”。一些農村的朋友可能都曾遇到過這樣的經歷,將吃過的枇杷籽隨意丟棄,不去理會那些種籽,它們也會生根發芽。但要是想將枇杷苗移植到其他地方,反而移苗后成活率并不高。其實這是因枇杷的根系并不發達所導致的,在移植時容易使枇杷苗根系受損。而容器苗因為在移植時會帶有原土,在移植過程時不但會減少傷根的可能,也不需要進行緩苗,且在育苗的時候可隨時移動,避開惡劣的天氣,并能在一年四季都能移植等優點,現在不少育苗場都是采用容器進行育苗。
枇杷種子的選擇
枇杷雖然是典型的亞熱帶偏南方的果樹,但和這地區常見的其他果樹,如龍眼、荔枝等相對于枇杷的耐寒性相對要高些。因此除了在有稍有霜雪的江蘇、湖北等靠近北緣地區,也有枇杷在那良好生長。有相關科研人員發現,不同地域生長的枇杷樹耐寒性其實并不是一樣的,因此他們對國內枇杷的種類分為兩種,一種是北亞熱帶型(又稱溫帶枇杷),還有一種是南亞熱帶型。南亞熱帶型的枇杷在北亞熱帶,易受到凍害不易開花結果,產量也低。而北亞熱帶型的在南亞熱帶地區卻不受氣候影響。因此在氣候寒冷的地區在種子的挑選上,首選是在自己家鄉野外生長的枇杷樹,或者是其他人家栽培的枇杷。
枇杷果肉中通常有1~4顆種子,作為種苗來培育,應當選擇種子數量越少越大為宜。這是因種子個頭大,通常也代表著種子發育較為健全,培育出的種苗在生長上有優勢。且種子目測來看,應該是飽滿、端正、無畸形的。挑完種子后要將種子上依附的果肉用清水洗干凈,枇杷種子無休眠,可不用像其他果樹的種子一樣,采用泡水數日來打破它們休眠期。枇杷種子采集后應立即播種,切不可放在烈日下暴曬,也不能堆積在一起讓其發熱,這樣會降低種子的發芽率。如果不能及時播種,應將種子放陰涼處風干,同時準備多于種子一倍的濕河沙一份(河沙的濕度以用手捏成團又不滴水為宜)與種子混合,將其貯存在陰涼且干燥的地方存放,如此可在放置半年后,種子的發芽率仍能在60%以上。
枇杷育苗
枇杷苗根系不發達,培育壯苗的前提是育苗先育根,容器的土壤應有足夠的養分,在移苗時能方便剝離。因此盡量挑選黑色養植袋或其他的塑料容器,方便日后移植時將苗帶出,又不傷到根系。除此外容器底部應有4個以上的排水孔,這是因枇杷苗怕積水,如果有積水、排水功能不強,易引發爛根而死株。
在播種育苗前先配制一份營養土,以供種子發芽后有足夠的養分吸收,利于幼苗的生長。營養土的配制可就地取材,如菜園土、塘泥、稻田表土等,枇杷對土壤要求廣,只要不是黏性過重都可良好生長。如果是黏性的土壤,會因排水不良導致爛根的問題發生,對于這種土壤,可混合少許河沙進行稀釋(有研究發現,枇杷樹在PH值6的沙質土壤生長最為良好)。選好營養土后,再加入適量的15:15:15NPK肥與農家有機肥,充分攪拌混合后放入容器中進行播種育苗。
枇杷的播種時間可在全年進行,但以5~6月為佳,在每個容器中插入1~2粒枇杷種,插入的深度不能過深1cm即可,這是因枇杷幼芽頂土的能力并不強,深播不但發芽率會變低,也會造成幼苗彎曲。播種完成后再澆足水,可在容器上覆蓋上塑料膜,起到保溫保濕的作用,待種子萌芽出苗后去掉膜,如此就開始進行苗木的生長管理階段。